一盏紫砂 融汇华夏的灿烂情怀紫砂工艺始于宋代,兴于明代。古人煮茶论道,“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 ,不可一日以无”。蓬勃灿烂的茶文化催生了茶具的发展,这也是紫砂艺术生根发芽的早期土壤。明嘉靖、万历时期,紫砂壶从旧的日用陶器中独立出来,开始讲究形态的精巧,制壶名家开始出现,紫砂艺术正式进入了大众视线,把玩紫砂制品,赏玩名家茗壶,紫砂文化应运而生。
中国文化讲究中庸之道,兼容并包,从中衍生出的紫砂文化亦然。它是开放的,理智的的,善于吸收的,不分高低贵贱,无论文化高低,更遑论地域区别。紫砂壶到今天早已成为一件极具功能性的艺术品,手执一把古朴淳厚的紫砂壶,细细品味,氤氲的茶香使人平和,博大文化使人升华,精妙的工艺使人叹服。
人们收藏紫砂壶,或是与三五知己言笑晏晏,共赏名器,或是独自一人与壶为友,陶冶性情,抚慰心灵……质朴温润如玉的紫砂壶总能给你别样的情致。在紫砂壶的世界里, 你总能找到别样的情感寄托与精神家园。得鱼化龙 青云直上的壮阔襟怀紫砂壶制品因其形貌不同,有不同的含义。其中,有一款花壶名为“鱼化龙”,这是中国鱼文化与紫砂艺术的一次精彩碰撞。自古以来,中国便有“鱼跃龙门”一说,意指金榜题名。而鱼化龙这种纹样更是早已有之,为历代民俗、传说衍变而来,其历史渊源悠久,可追溯到史前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的鱼图腾崇拜。制器大师们用独到的视角和方式将一款款形态各异的鱼化龙壶打造出来,美观之外,更具实用性。因着不同匠人的风格,单是这一款壶器,你也能品出诸多味道:砂质温润,细腻,壶面的纹路或生动和顺,或舒展流畅,或奇巧俏丽——从这些作品中仿佛能看到制器师手把紫砂壶,细细揣摩,时而行云流水,时而精细刻画,徐徐图之,急不得。由此,一只壶的诞生,不光是匠师心血的结晶,更能磨砺品性,开拓胸怀。
以壶为友 博采众长的别致雅怀
壶之智者,石瓢壶,有健康长寿祝愿之意;
壶之妙者,西施壶,如同女子曼妙身姿,令人沉醉;
壶之贤者,潘壶,常用作陪嫁之品,寓意女子相夫教子 夫家荣登富贵。
爱壶的人,藏壶十分考究。都说人如其名,物如其人,一个人的内在大抵是可以从他的藏品中窥得一二的。造型稳重古朴的方壶,沉稳大气,圆润温和的圆壶,玲珑透彻,精美繁复的花壶,潇洒随意,纹理分明的筋纹壶,和谐精确,实用至上的提梁壶,气质高雅。
都说紫砂壶有五美,和之美——尊重万物的多样性,海纳百川;融之美——吸收茶叶的精气,合而不同,博采众长;用之美——紫砂壶在使用的时候,也是它本身散发魅力的时候,发味留香(将沸水注入壶中,观壶色莹润如玉,听泉眼细流汩汩,茶香袅袅而来);奇之美——特殊的双重气孔结构抗馊防腐;隐之美——紫砂壶是耐得住时光和寂寞的,它在日月精华中休养生息,不怕被埋没,等待着下一个发现它真正价值的人。
一壶春秋 诗情画意的唯美感怀
中国另一具有历史厚重感和普适性的文化便是茶文化。
紫砂壶作为最好的茶具之一,早已与中国的饮茶文化深深地关联在一起,相辅相成,形影不离。
“茶因壶而香,壶因茶而响。”
茶叶本是一种奢侈品,经历明宋两代的奠基与发展,
到清代,茶叶走入寻常百姓家,上至达官贵胄,下到平明百姓,“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与之相伴的紫砂文化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引入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了独有的风格传统,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开始展现。
中国人饮茶,讲究仪式感:不同的茶需用不同的器具,方法,工序,如此下来,才得一杯香茗与人共赏。紫砂壶更有“一壶不沏二茶”的说法。人在不同时期,拥有不同的人生体验。在这种生活下,收藏紫砂壶就如同对生活的记录,对人生不同阶段的体悟。
经过数十载光阴,回头看自己的藏壶经历,品一壶香茗,亦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宣泄。
|